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10个让人越活越清醒的真相,句句戳心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9 10:22:58    


是什么让你变得越来越灵活、越有力量感?

又是什么让你活得越来越畏缩、越封闭?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仑老师总结的10句精华,关于人生——


人在3岁前,需要形成的3种能力;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每个人身上都具备的两种力量……


句句精彩戳心,一起来看看吧

作者 | 李仑

编辑整理 | 张罐子







01.


人在3岁前,需要形成3种能力。


这是我们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支柱和保障。


1、好好吃饭的能力。


很多人年龄很大了,但仍不会好好吃饭。


例如,工作忙忽略吃饭,或暴饮暴食。


这可能和早期喂饭人不耐烦的态度有关。


例如,有些人在家里总是吃不惯或吃不饱,更喜欢去餐厅吃饭。


这可能是因为,在家里饭桌上,他们从未体验过受欢迎的感觉,而在餐厅,能像贵宾一样受重视。


2、好好睡觉的能力。


睡觉的质量,和早年被哄睡的体验有关。


很多不能好好入睡的人,晚上在不断地刷手机,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参与到这个世界。


满足自己参与感非常重要,但在潜意识里,他们是在等待有个人来哄自己入睡。


3、接纳自己的身体。


很多人已经成年了,还不认为身体是自己的。


比如,“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我冷”。


这意味着,他们还没从父母那里,拿回自己身体的掌控权。


比如,有些人会疯狂地整容或健身。


这意味着,他们从不相信自己的身体。


而不接纳自己身体的人,身体很容易出问题。







02.


有一类人,在关系中往往会有一种矛盾:


他舒服了,别人就不舒服;

他让别人舒服了,他就不舒服。


换句话说就是:


他要么完全做自己,要么完全讨好迎合别人;

和别人的关系不能处于一种平衡妥协的状态。


而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是双赢:


你舒服我也舒服;

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我也得到我想要的东西。


但这一类人,很难做到双赢或多赢,只能是损人利己或损己利人的状态。







03.


有的人,一辈子都在打两种架。


一种是只跟别人打,不跟自己打,

这种人都在监狱里;


一种是只跟自己打,不跟别人打,

这种人都在精神科。


这其实是人在面对冲突时的两个极端。


一个是,总把冲突外化到外界,从不向内归因。


这很危险,因为社会不是围着一个人转的,所以他们很难适应社会的状态。


另一个是,总是向内归因,从不向外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有痛苦都压抑着,不通过语言表达,身体承担到一定程度,器官就会出问题。







04.


人活着,有三种感觉特别重要:


1、控制感。


主要分为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


一是被动控制。比如:


我们在呼吸,我们的心跳,由身体去管理,而不需要我们的意识。


二是主动控制。比如:


我们每天的生活该怎么安排?

在不同的关系里面我们要投放什么、要获得什么?


通过主动控制,我们可以去区分现实与幻想。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控制感。


2、连接感。


我们要跟别人连接——


我们要有能力体会别人的情绪;

同时也要有能力让别人体会我们的情绪;


只有这样,人和之间交流时,情绪才能够流动,才能够让人觉得自己是活着的。


3、意义感。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做的每件事,都希望知道它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一方面,我们需要权威赋予我们意义;


另一方面,我们这一生,都渴望能越来越独立地找到专属自己的意义。


有的人孤独,是因为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满足控制感,而失去了后面两种感觉。


比如,满足物质的需要,活得特别现实,但无法和人建立深度关系。


也因此,无法体察别人的感受,也无法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感受。


这样孤独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喜欢、也很难获得自己是可爱的感觉。







05.


有一类人,在建立关系时会想很多。


会想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怎么对别人好,也会想别人应该怎么对我们好.


这种想象一旦过多了,就会形成封闭性的自恋,从而产生一种优越感。


所以,无论一个人多谦卑,但只要他带着过多想象进入关系,对方就会有一种压迫感。






06.


孤独感,分为4个纬度:


1、身体孤独


人在两岁半到三岁半时,就开始有了“自我”:


身体上的自我——照镜子时,会跳舞,开始有身体的协调性。


人格上的自我——玩玩具时,会喃喃自语,开始使用“我”这个概念。


关系上的自我——被喂饭时,会跑来跑去,决定要在哪吃饭,开始有领地意识。


这意味着和重要养育者间开始产生分离,从而体验到孤独感。


2、环境孤独


社会的发展,让人对电子产品的了解,远超过对身边人的了解。


从而导致我们和环境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匮乏。


这使人与人之间有了很大的物理距离,使我们只有一个人活着的感觉。


3、认知孤独


从未被别人很好理解过的人,最容易陷入认知孤独。


他们的观点,经常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不是在关系中和其他人碰撞出来的。


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表达,能够被其他人所理解。


这导致他们表达自己时,就像循环的rap,很难和人产生真正的交流。


4、人际孤独


不会察言观色的人,最容易陷入人际孤独。


因为他们在关系中,经常只管自己舒服,不管对方的感受。


所以身边的人,很难和他们交心,也从不把他们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依赖。







07.


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赋能,

知道自己的优点在哪里。


因为,

我们生命中都有高光时刻,

否则我们活不到现在。


而这些高光时刻,是永远都在的。


它们只会随着时间增多,成为永恒。






08.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自己内在两个很重要的部分:


一是硬的部分,称之为“力”:


耐受力、理性逻辑、做事的基本能力等;


二是软的部分,称之为“心”:


情绪、情感、热爱等。


这些柔软的部分,非常考验人格水平。


很多人擅长或是一直在面对的,都是自己身上硬的东西,但非常恐惧面对身上柔软的部分。


比如,很多学生,每天像战士一样,完成上课、吃饭、下课、写作业这些事。


但每当学习或关系中遇到一些挫折,要面对自己身上柔软的东西时,却非常无力。


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匮乏的感觉。


柔软的部分,就像我们内心世界的无人区一样,需要住进去人,需要里面有人烟。


否则,就会陷入总是孤独的状态。






09.


弗洛伊德说,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力量:


一种力量称为生本能,能让我们每天都活得更充实,都可以超越自己一点;


另一种力量称为死本能,会让我们不断地批评攻击自己,不断地挫败自己。


因此,我们的人生会有两部分:


一是我们在享受生活的激情、关系的热情和人生的充盈等;


二是我们在忍受生活的沮丧、关系的无力和人生的失败等。


这意味着,我们的人生有两个大主题:


享受和忍受。


而在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过渡,那就是审美。


因为美的标准是变化的,所以在感受美的过程中,就带着一个机会——


生本能中,有一部分会被转化为死本能,我们会感受到生命中深刻的感觉;


死本能中,有一部分会被转化为生本能,我们会拥有生活中的力量感和希望感。







10.


让家里老人活得舒适的3个Tips:


1、让他们感到被需要。


因为能满足别人的愿望,他们便有了更多的动力去保持身体健康。


2、和他们的关系要有点张力,有一点点摩擦。


因为冲突能让他们有攻击性,愤怒的体验能让他们的肾上腺素上升。


这对他们的内分泌循环是一种锻炼。


当然,关系的张力不能搞太大,否则会起反作用。


3、让他们能讲述自己的回忆。


在现实中,问70岁后的老人“冷不冷”、“饿不饿”,他们很难回答。


因为他们的脑子全被过去的回忆塞满了,很少有这些实际的感觉。


让他们讲述回忆后,他们就能慢慢地释放这些回忆,和现实产生更多的连接。


我们也就能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们。


相关文章:

香河县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交通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04-20

无锡5人,实名曝光!04-20

普京宣布临时停火30小时04-20

深情已燃尽顾燃小说(宋林溪顾燃)+后续+结局在线阅读04-19

锡市警方查处一起微信群赌博案!04-19

探索法治护航“银发经济”新路径 西北政法大学老龄法治研究院正式揭牌04-19

市中区小学生义卖会上化身“小掌柜”卖书,筹集2.5万余元义卖款04-19

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落幕,河北队收获“双料亚军”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