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进入福州高新区,宽阔的马路两侧,除了高楼耸峙的工业园区,不乏机械轰鸣的建筑工地,让这个仲春愈发有生机。
“这里从刚托管时的一片沙洲地,已发展成为一座青春活力的科技新城。”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贵勇如是说。
何以见得?所谓“青春活力”,这里青年集聚、创客遍地,常住人口(不含高校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仅35岁;所谓“科技新城”,这里科技企业爆发式成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500多家,占福建省超10%、福州市近30%。去年,福州高新区更是成功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首次进入中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榜。
不少企业来到福州高新区,落户、发展,跑出“加速度”。这里也从“一区三园”,到“一区七园”,如今迎来“三次创业”新发展阶段。这座科技新城快速崛起,如今又迎来新局面,这背后有什么支撑?带着疑问,记者走进园区。
“企业未到,服务先行”
“福州高新区干事创业的氛围很像高校里面搞科研的劲头,这里的领导是可以为企业出谋划策的‘知己’。”福州康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宋李斌对记者说。
“这怎么讲?”
面对记者的提问,宋李斌笑着坦言,在这里,企业都有挂钩分管的领导,这不稀奇,但与其他地方“领导调研了解企业困难”不同,这里的领导经常是一个电话“有空吗”,然后骑着电瓶车就到楼下了。无论是最新的政策讲解,还是资源分享,或多或少都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有的领导比我们自己还了解企业,有一次深入交流,分管领导对我们公司的未来规划写了满满一黑板,逻辑清晰、思路创新,对我影响很大。”他说。

在福州高新区有个“雷打不动”的“领导上门走访”机制,企业有什么需求,不出门就能同时向来访的高新区党政“一把手”反馈。图为福建天石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场。福州高新区供图
“近年来,发展低空经济的城市这么多,我们为什么选择了福州高新区落地我们的项目呢?因为这里最懂、最快、最匹配。”今年2月初,新春伊始,福州高新区2025年工业企业供需对接、数字化转型、无人机产业链“四链融合”活动暨新春政校银企大会上,不少企业负责人分享心得体会,飞越快线科技(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和兵发表真实心声。
“2009年首次接触时,高新区还是一片待垦的沃土。但管委会‘企业未到,服务先行’的理念和毗邻大学城的区位优势等打动了我们。2015年正式入驻后,我们更深刻体会到这片热土的魅力。”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晔感慨。
福州高新区充分发挥县区、园区两种体制优势,用好县区的全面职能、园区的灵活政策,建立扁平高效管理机制,基本实现“办事不出园区”;为特别回应企业需求,出台了20多项“看得见、拿得到、用得上”政策,每年兑现惠企资金上亿元。
抢“首发”先机,当“首创”主角
“跟汽车驾驶证一样,飞无人机也需要无人机执照,如果‘飞得好’,还有机会成为国家级运动员。”“榕创汇”无人机小镇运营总监薛凯敏向记者介绍。
在建成投用总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的“榕创汇”无人机小镇内,有10000平方米的高标准建设国际FPV赛道,3000平方米国际CAAC训练场地,以及长达400米的专业飞行跑道等。

无人机室外训练场。人民网记者 刘卿 摄
去年5月,一架搭载快递的物流无人机从福州高新区榕创大厦起飞,经过4分钟的飞行,平稳落在1.1公里外的管委会创客大街,这标志着全省首条无人机物流航线正式开通。
同年9月,全省首个低空经济小镇——“榕创汇”无人机小镇正式启用。启用当天,可挂载最大50毫米口径无人机专用水带、在20秒内爬升至100米高度,拥有“融合式探测模块+变倍可见光云台摄像系统”精准探测火场情况的守望者ZY-XF50长续航重载灭火救援无人机带来了全球首次超百米高楼无人机灭火实战演练。
通过这次展示,福州高新区管委会低空经济相关企业与新加坡达成一期6000万元的消防无人机采购协议。
“榕创汇”无人机小镇的落成,源于福州高新区赶早布局,及时推出20多项创新政策,积极回应企业需求,抢住了“首发经济”的先机。服务上,推行帮办代办制度,部门主动靠前服务,构建“协调代办、部门帮办”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园区内,全区上下强化“一盘棋”思想,探索建立一套全方位服务体系,为无人机企业入驻小镇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以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链。
以首创精神竞逐首发经济,已悄然成为福州高新区内的一套流行密码。除了无人机小镇,一批创新刷新发展速度: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落地投用;全球首个以废弃贝壳为原料的高端植入型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成功上市;全球领先的透明荧光陶瓷产业化新一代LED照明技术闪耀海内外……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福州高新区正在为产业发展探索出更多、更广的空间。
金融“服务员”打通信贷“最后一公里”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资本耐心,才有产业耐力。
“企业从初创到发展的过程中,得到金融机构的长期支持。企业现在蓬勃发展,是典型的耐心资本支持科创企业的受益者。”中科芯源常务副总经理林晓深有感触。
让耐心资本“长钱长投”,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福州高新区探索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近年来,福州高新区不断壮大耐心资本规模,率先建立全省首个科创金融服务基地,形成金融产品超市、基金集聚区等“一栋楼”服务,量身定制专人对接、资本运作、专场路演等“1+4+4”机制,为200多家企业提供融资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
该园区引进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等7家科技支行和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创新性地打造专属科技型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引导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30多种,服务近千家企业,其中“高新贷”为132家企业批复21.6亿元。同时,引进基金管理公司15家,新设、引入基金57只,规模约450亿元,联动省市国企、社会资本,共建永福绿能等基金6只,规模约20亿元。

科创金融服务基地“一站式服务中心”。福州高新区供图
不久前,福建金投基金公司也加入进来,与福州高新区管委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持续为高新区引入省内外资本,支持园区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服务成长期企业,根据园区企业特点,将158家企业纳入园区‘白名单’,推出一系列专属科技金融产品,比如联合兴业银行打造的‘新质贷’每年为‘白名单’企业提供500万元~3000万元的信用贷款。”福州高新区海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鸣乐举例。
做好金融“服务员”,在福州高新区这片土地上的探索创新,为企业扫清了融资障碍,铺平了发展道路,也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驻园区。
企业兴、产业强,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也更有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闽都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研究院以及16所大学城高校、260多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落地;2个国家级、10多个省、市级知识产权、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平台;60多个众创空间、孵化器,形成全省最密集的科创平台……
这座科技新城的“进度条”还在不断刷新!(人民网记者 钟巧花)
来源:人民网
相关文章:
滨州市残联:聚焦“科技助残·心安有感” 持续擦亮民生品质靓丽“底色”04-07
路况监测、违法查处……“车多路少”的上海用无人机协助交警04-07
福州“文旅集市”小长假活力足 吸引上海、杭州、长沙等地游客打卡04-07
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