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苏轼很罕见的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令人感悟深刻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1 10:21:07    

比如屈原诗中的鸾鸟凤凰,李白诗中的长鲸大鹏,杜甫诗中的葵藿佳人,都是诗人品格的外化,也都寄托着他们追求的梦想。宋代时这种寄兴手法更受到重视,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下面分享苏轼即兴题写的一首绝句,阐述了处世之道,值得细读。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

宋代:苏轼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

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

苏轼是北宋杰出文学家,因为不愿随波逐流,于是就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先生生性旷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他喜欢交友,在杭州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其中就包括杭州的一位很著名的郎中王复。

王复家住在候潮门外,家有园圃亭榭。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曾过访他的园居,见其所植桧树直干凌空、根到九泉,心中非常喜爱,于是即兴赋诗。

这首绝句表面上咏物,实际上喻人,作者借对桧树的咏叹,称赞友人光明磊落,并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前两句咏叹桧的枝干,“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桧树枝干挺拔,既无杨柳的婀娜之姿,也无桃杏的俯仰之态。

凌空,既夸其高大,也赞它超凡脱俗,纵横于天地之间。“未要奇”,描写出桧树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既不争功邀宠,更不炫奇斗艳,总是默默侧身于闲草幽花之间,只有在严酷的考验下,才显出其本色。

后两句夸张地赞美桧的根部,“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唯有蛰龙知。”作者想象丰富,因为桧根再长,也无法扎到九泉,但这种表里如一的品格,即使世人无法知道,但蛰龙潜于地下,却深知桧深到九泉之根的曲直。

王复精于医道、行侠仗义,以医救人、不图回报。诗人赞美桧的正直不屈,表里如一,其实是借物喻人,称赞朋友的才干过人、又刚正不阿。而“未要奇”,也彰显了对方身处民间、平易待人。

这首诗本来只是一首很普通的酬答诗,可是有些人别有用心,读后却借题发挥。元丰二年八月,苏轼因御史舒亶等人诬陷,而被捕入狱。这首诗就成为苏轼的主要罪证之一,先生接受审问时曾被追问,这首诗有无讽刺?

好在苏轼学识丰富,又机智灵活,他引用了王安石的《偶题》中两句,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王安石是变法领袖,苏轼把自己的诗作与王诗联系起来,狱吏投鼠忌器,只好作罢。

苏轼一生光明磊落,从不隐蔽自己的主张,也不因遭到排挤,而改变初衷,更不委曲俯就。诗人通过对桧的品格的咏叹,明白无误地流露出这些内涵。很多时候偷奸耍滑看似可以讨巧,但长期来看,唯有待人诚恳、高风亮节,方可赢得世人的信任和钦佩!

相关文章:

韩知行沈沐橙章节目录+序章(沈沐橙韩知行)全书畅享在线04-21

全网首发风惊羽洛流萤彩蛋(经年曲终花又落洛流萤)(风惊羽洛流萤)全本完整阅读无弹窗04-21

俄罗斯摧毁乌克兰“游隼” 导弹试验场04-21

以军称袭击加沙救护车队存在误判 巴方:充满谎言04-21

爱似泡沫周茂沈今意周茂后续(沈今意周茂)全篇在线阅读前传04-21

傅云川姜吟(姜吟傅云川前文+后续)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_(傅云川姜吟姜吟傅云川前文+后续)最新章节列表_笔趣阁(姜吟傅云川前文+后续)04-21

你是我不眠的光(陆行舟)结局+番外抖音新书_你是我不眠的光(你是我不眠的光)免费在线阅读最新章节列表笔趣阁04-21

大家聊中国式现代化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