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底伊乐
“银浆成本还能不能降?”“设备还有没有更新空间?”……
4月4日,眉山市丹棱县,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琏升光伏”)总经理蒋万昌在会议室中与技术团队激烈讨论。
光伏产业中,电池生产是重要一环。专攻异质结电池技术,琏升光伏在去年成为国内首家GW级电池出货的企业,当前国内异质结电池片市场份额在15%左右。
“今年还要在去年基础上至少翻一番。”谈及今年的营收目标,琏升光伏总经理蒋万昌信心满满。当前,光伏产业被广泛视为价格内卷、产能过剩的“红海”,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川企,逆势“突围”的信心源自哪里?
入局:
“红海”的“另类”,以快打慢实现“抢跑”
2023年初,当琏升光伏以9亿多元的注册资本落地眉山丹棱时,光伏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一边是全年新增装机不断突破历史新高,一边是硅料价格腰斩引发的全产业链价格战。
对企业的影响则更为具体,行业内,频繁有企业在招标时给出低于成本的价格。“一年时间里,几乎产业链每个环节价格下调三分之二,电池片也从1块多每瓦跌到不到4毛每瓦。”蒋万昌说。
从当时技术路线看,琏升光伏所专注的异质结算是“异类”。当时的“优等生”主流技术,PERC电池市占率仍超70%,Topcon技术凭借性价比优势疯狂扩产,而异质结虽以高于25%的转换效率领跑,却因设备、原料等成本高出10%以上被贴上"实验室技术"标签,在市场还未站稳脚跟。
“大家都有同样的疑惑:现在入场是不是不合时宜?”琏升光伏总经理蒋万昌回忆道。但团队研判发现,异质结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前景。
其一,异质结具有不可替代的原料优势。双边率上,光照随着角度变化,加上物体遮挡等因素,会影响到大多数电池的发电效率,异质结的双面率能达到90%以上,而目前其他技术路线的电池最高为80%多。其次,异质结受温度影响相对较小,全天的发电效率较为平稳,因此发电功效也更高。更重要的是,从产品近30年的使用寿命来看,异质结即使到后期,发电量不会有明显衰减。长远来看,是适合客户的“长效型”产品。
其二,该技术路线目前在行业内还比较新,对现有产业链有一定颠覆。“玩家偏少,整个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在设备投资、靶材成本等方面有一定劣势。”蒋万昌敏锐地关注到“硬币”的背面:这也意味着不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升发电效率方面,都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快打慢,实现“抢跑”。在琏升光伏成立的同期,企业宣布投资45亿元建设8GW异质结电池项目。相较于行业主流的600MW产线,琏升光伏直接布局单线1GW的超大产能,设备成本也得以大幅度下降。在2023年底行业集体减产之时,生产线长535米,整个车间走完全程需要近十分钟的琏升光伏3.8GW项目已然投产,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国内外客户订单纷至沓来。

琏升光伏航拍图。
破局:
专精技术领跑,夯实异质结市场地位
“光伏行业内有一种说法,跑得慢就会被淘汰。”在琏升光伏研发总监汤安民看来,光伏电池是整个晶硅产业链最容易被颠覆的环节。回看电池技术从PERC、Topcon到异质结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追求低成本、高能效的过程。
身处异质结技术赛道,如何跑得比别人快?琏升光伏的选择是“卷”自己的技术。企业成立初期,除了抓紧时间让项目落地,企业还花了约三千万搭建了一条500MW的研发线,专门用于异质结技术研发,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
汤安民认为,琏升光伏实现二次“抢跑”的时刻,是23年底,企业论证成功“0BB银包铜无主栅”技术时。在光伏电池非硅成本中,银浆占比约35%,0BB技术很大程度上去掉电池表面由银浆制成的条状体,有利于降低成本。
而这项技术,让琏升光伏实现原料成本降低2—3分/W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可靠性。琏升光伏2024年报显示,在下半年,企业已经使用0BB技术,银铜浆料从年初的50%降低至30%,在异质结赛道中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2025年,琏升科技的异质结产品还将继续使用0BB技术,并实现无银化。

琏升光伏0BB异质结电池。
两年多时间,聚焦异质结技术,琏升光伏累计申请专利60余项,其中包含一项发明专利。在研发环节,琏升光伏研发年均投入超千万元。“不断创新,才是降本增效、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蒋万昌说。
在异质结赛道中“领跑”后,更长远的目标是抵抗对Topcon超高市场占有率的压制。如何对抗行业“内卷”?汤安民提到了另一个时间点,2024年3月,琏升光伏在内的十家异质结企业联合成立行业同盟,
“更多的企业进来,资源才会进一步加速流通。”汤安民介绍,一年多来,该联盟联合采购银浆、共享超薄硅片工艺等,整合资源不断拉近异质结与Topcon技术的成本差距。为防止赛道内的“内卷”乱象,还推动制定统一测试标准,避免功率虚标等现象,异质结得以在光伏电池市场越扎越稳。

琏升光伏异质结电池生产中。
拓局:
瞄准钙钛矿叠层技术,为未来奠基
当多数企业还在为当下生存焦虑时,琏升光伏已把目光投向未来。
业内普遍认为,现有的工业生产能力已经逼近晶硅单结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的极限,如果想要突破效率极限,需要找到异质结电池技术以外的路径。琏升光伏将目光瞄准在了“钙钛矿叠层”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晶硅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除了在转换效率方面表现优异外,还在成本和应用领域方面极具优势。在蒋万昌看来,这场技术攻坚的背后,是企业对光伏产业未来十年格局的前瞻布局——谁能率先突破钙钛矿叠层的商业化瓶颈,谁就能在下一轮技术迭代中掌握定义行业标准的主动权。
不过,这件事并不容易。钙钛矿叠层技术虽被公认为光伏产业的“终极形态”,但其产业化仍面临稳定性、大面积制备和成本等多层难题 。
当前,琏升光伏正与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机构紧密合作,搭建光伏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立产学研基地,组件可靠性测试中心等平台,推动钙钛矿叠层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目标直指30%以上的转换效率。
相对于众人所关注的光伏产能过剩问题,蒋万昌则表现得较为乐观。他认为,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供应量和需求量之间始终是通过价格传导,影响投资扩产、减产,也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
在这样的周期下,对于琏升光伏而言,练好内功始终是头等大事。“优秀的技术和产品永远有市场,只要不断积累稳定的客户渠道和信任度,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会不断稳固。”
(图片由丹棱县委宣传部提供)
相关文章:
云南近百款鸿蒙应用上架,政企打造“数字西南”新标杆04-13
南京5家企业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榜单04-12
“国际橡塑展”进入倒计时冲刺阶段:4500家优质展商参展 吹响“绿色+智能”号角04-12
海南自贸港“样板间”:打造“万般解释,不如一个解决”营商品牌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