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旦鸦雀
中原网讯(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王龙 文/图)近日,中牟雁鸣湖湿地传来消息,消失4年后,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震旦鸦雀,被观鸟爱好者再次观测到踪迹。此次共发现3只震旦鸦雀个体,标志着这一近危物种的栖息地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
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全球性近危鸟类,因高度依赖芦苇湿地生存、形态憨萌且数量稀少,被学界称为“鸟中大熊猫”。其体长18至20厘米,灰色头部与黑色眉纹构成独特“面谱”,暖棕色体羽与芦苇丛浑然一体。这种鸟类终年定居于芦苇丛中,以茎秆内昆虫和冬季浆果为食,几乎从不离开芦苇地觅食,生态链极为脆弱。
中牟雁鸣湖湿地曾是该物种的重要栖息地。近年来,随着中牟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今年4月,观鸟爱好者在此拍摄到3只震旦鸦雀活动的珍贵影像。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分析,芦苇丛的逐步恢复为它们提供了生存基础,但种群规模仍显稀薄,保护形势严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观测到的震旦鸦雀为留鸟,表明其可能已在修复后的湿地重新定居。同时观鸟爱好者在雁鸣湖记录到小种群中华攀雀(过境期单次最多10只)与白冠攀雀(1只记录)迁徙过境,进一步凸显了物种的生态指示价值。
lly
相关文章:
“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现身中牟雁鸣湖湿地04-29
壹点调查|十余载蓝图终落地,白泉新貌有望“五一”揭开面纱04-27
融媒时评 | 小城弯弓射大雕,佛坪的“射箭经”值得一读04-27
大熊猫“荷风”“兰韵”启程赴奥地利04-23
湖南岳阳:芦苇艺术引游人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