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陶稳)4月17日,是第37个“世界血友病日”,主题为“科学防治血友病,让生命不再脆弱”。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018年就被收录于《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早发现早诊断,对于治疗血友病有着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贾月萍介绍,血友病是出血性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机理是血液中缺乏某些凝血因子,产生凝血障碍。血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血症状,可能发生在关节、肌肉、咽喉部,甚至内脏和颅内等部位,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遗传性血友病通常是女性携带致病基因,男性发病。
《中国血友病诊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血友病患病率在2.73/10万~3.09/10万。贾月萍表示,血友病多在儿童期发现。儿童患者的典型症状为关节出血,表现为关节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皮温增高等。反复出现关节出血,可能引发关节变形或致残。患者如果在一些极限运动中发生剧烈碰撞,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及时和准确发现血友病,有利于积极治疗。贾月萍说,诊断血友病,医院首先会做凝血分析筛查,如果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再进一步做凝血因子检测,明确诊断。随着基因分子技术的进步,目前,也会采取基因检测进行诊断。新研究发现,不同基因型对应不同血友病,表现和预后也不一样,基因检测不仅准确度更高,还能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预后判断。在治疗方面,贾月萍表示,以前多认为血友病患者出血后,对症止血即可,现在更关注预防治疗、家庭治疗以及综合关怀管理。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早发现早诊断,科学防治血友病04-22
天工Ultra的“马拉松日记”04-20
创新护理模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启动“免陪照护病房”服务04-18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ADC类药物像是“聪明炸弹”,肺癌早期预防和诊断至关重要丨21CC肿瘤周04-16
一起粉碎肿瘤“饮食”谣言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