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净利大增375%!重仓动画的光线传媒,已过万重山?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20:57:00    

【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姣】光线传媒近日发布的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业绩呈现“冰火两重天”。

2024年全年净利润同比下滑30.11%,但2025年一季度却以20.16亿元净利润实现374.79%的爆炸式增长,《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成为扭转乾坤的关键。

重仓动画的光线传媒,已过万重山?

亮眼数据的背后,市场对其过度依赖单一IP、衍生品开发周期过长等风险的担忧逐渐升温。4月25日,光线传媒召开网上业绩说明会,其董事长王长田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光线传媒角色定位已发生转变——成为IP创造者和运营商,使公司摆脱对电影票房的依赖,让收入结构多元化并具有持续性。

《哪吒2》凭“一己之力”

拉动光线传媒净利暴增375%

2024年,光线传媒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交出一份并不理想的成绩单: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86亿元,同比微增2.58%,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30.11%至2.92亿元。

从收入结构看,电影及衍生业务仍是光线传媒的核心引擎,2024年贡献11.29亿元收入,占比71.2%,但同比下降12.22%。主因在于除春节档《第二十条》(票房超20亿元)外,其他影片如《大雨》《草木人间》等表现乏力,票房合计不足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全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18亿元,其中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近3000万元。此外,参股公司猫眼娱乐等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810万元,反映出部分参投项目的投资回报压力。

现金流层面,光线传媒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9亿元,较2023年的6.42亿元,同比减少47.24%;应收账款达1.68亿元,较上年增长377.76%。一位影视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警惕风险的同时,也需看到,这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电影项目从制作到上映周期较长,且票房分账回款存在滞后性。

然而,光线传媒2025年一季度业绩迎来戏剧性反转——受益于春节档现象级影片《哪吒2》的超预期表现,公司单季实现营收29.75亿元,同比暴增177.87%;归母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激增374.79%,超过2024年全年净利润总和;影片更带动公司一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48.85亿元,同比增长5819.5%。

《哪吒2》带动光线传媒股价一路走高,市值于2月14日突破千亿元大关,2月17日达最高点41.68元/股,随后股价开始缓慢下行,4月25日报收19.04元/股,市值559亿元。

截至4月25日,《哪吒2》全球票房突破157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第五。该影片不仅刷新了国产电影的全球票房纪录,更标志着中国电影从 “现象级爆款” 向“全球文化符号”迈出关键一步。

12亿买楼背后的动画帝国野心

在动画电影《哪吒2》身上赚到的钱,光线转身又投到了动画上。

3月7日,光线传媒斥资12.2亿元“买楼”的消息登上热搜。光线传媒拟收购北京棫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将该公司持有的北京奥林NEO大楼作为办公场所使用。光线传媒称,动画制作团队已成为公司人数最多的业务单元,目前仍在引进专业人才,预计总体人员规模将持续扩大,本次购买资产有利于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

2024年年报中,光线传媒披露了17部动画电影的制作进度。其中《三国的星空》《非人哉:限时玩家》预计将于年内上映;《罗刹海市》《大鱼海棠2》《相思》《朔风》《外婆,我的耳朵里有条鱼》在制作中,《涿鹿》《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大鱼海棠3》《八仙过大海》《大理寺日志》《妲己》《二郎神》《陆判》等动画电影项目在前期策划中。光线传媒力求在不同风格、题材的动画电影细分赛道持续发力,巩固其在动画电影领域的领先地位。

光线传媒表示,公司资源将更多地向动画电影倾斜:在彩条屋和光线动画两个动画厂牌基础上,推动其他真人电影厂牌参与动画电影制作,并计划组建新的动画电影厂牌,同步持续扩充动画制作产能。

在IP运营方面,光线传媒已搭建专业的IP运营团队,并将运营环节前置至IP创作阶段。

4月25日,王长田在网上业绩说明会上介绍,光线传媒组建IP运营团队的基本思路是围绕IP来组建团队,每个团队负责不同IP,这样有利于维持IP热度、同时开发多个IP及规划、协调内容与衍生业务之间的关系。

光线传媒重仓动画并非新近确立的战略方向。王长田在4月17日复旦新闻学院举办的讲座中提及,光线传媒于2011年开始投资动画行业,投资公司超20家,股权、项目、运营投资已超过25亿元。与此同时,他透露,光线传媒正在构建“中国神话宇宙”的战略版图,希望用动画电影重新构建中国的神话体系。

谈及网友关心的《哪吒3》何时上映时,王长田表示,至少也得5年后上映,因为难度非常大,尤其在《哪吒2》的起点之上。

光线锚定IP创造者和运营商

近年来,光线传媒通过旗下彩条屋影业持续深耕动画赛道,已形成《哪吒》《姜子牙》《深海》等IP,也验证了其工业化生产能力与内容把控力。

尤其是《哪吒2》,不仅创下票房神话,更推动了光线传媒衍生业务收入显著增长,实现了从票房依赖到生态变现。

在当下潮玩赛道竞争白热化、衍生品开发周期过长的背景下,光线如何构建差异化壁垒?“我们是一个IP的创造者,用创造的IP再去开展衍生品的运营,这是与其他的衍生品领域公司最大的不同。” 4月25日,王长田回复大河财立方记者,光线传媒可以从头规划衍生品的品类,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主动权在自己手中,适应市场的效率会更高、成本会更低,不会存在被掣肘的风险。

“《哪吒》系列的成功,让我们在全球电影市场上扬眉吐气。但不得不注意,衍生品开发,要警惕市场偏好变化快的风险,任何IP都有生命周期。”上述分析师介绍,参考好莱坞经验,超级IP的续作票房往往呈现“高开低走”趋势,但影视衍生品销售又高度依赖电影热度,若后续影片票房不及预期,风险陡增。

以《哪吒2》为例,从立项到上映耗时5年,期间需维持数百人团队的稳定性与技术迭代投入。相比之下,流媒体平台的短剧等内容形式更新迭代更快,可能会分流年轻观众注意力。

那么,如何平衡好作品投入与短期回报?王长田向大河财立方记者介绍,光线传媒储备项目很多,近年来还全面提高了影片的立项标准,希望最大程度保障公司业绩稳定。“光线传媒近期提出角色定位的转变,成为IP创造者和运营商,在IP运营业务方面将会全面开拓并发力,使公司摆脱对电影票房的依赖,让收入结构多元化并具有持续性。”

4月23日,光线传媒在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宣布,公司正组建游戏公司,主要做3A游戏。“游戏开发已启动数月,计划3年左右推出首款3A游戏。”

不断修正方向的光线传媒,恰似影视上市公司发展的微观缩影。在一部爆款影片后,如何将IP势能转化为持续盈利动能,将是决定其能否跳出“爆款依赖”困境,真正蜕变为“IP运营商”的关键。

责编:陶纪燕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相关文章:

净利大增375%!重仓动画的光线传媒,已过万重山?04-25

宝信B2025年1-3月净利润为4.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4.60%04-25

外媒:特朗普下令关闭援非机构04-25

华润置地取消10亿中期票据发行04-25

中国人民银行今日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 期限为1年期04-25

同花顺: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加15.91%04-24

晶丰明源拟32.8亿元收购易冲科技 标的两年亏10亿元研发费用超9亿元04-24

【地方食闻】山东安丘景芝镇:大樱桃托起“亿元村”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