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凤
“6G在2025年迎来了里程碑时刻,今年既是6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的起始年,也是6G与AI融合发展的关键之年。”4月10日,在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五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邱钢表示,在人工智能(AI)加速创新应用的同时,6G与AI融合成为极具潜力的发展方向,有望催生出前所未有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未来社会的数智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6G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6G+AI成为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的高频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围绕通信与AI融合问题谈未来、话趋势。
中兴通讯高级系统架构师朱少豪认为:“6G可以带来全栈式AI架构的重塑。新架构将助力5G-A向6G无缝迁移,让无处不在的连接得以真正实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团队此前基于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多项关键技术,搭建了国际首个6G外场试验网。这是国际首个开放的联合研发、测试验证环境。他表示,通信与智能的深度融合,将创建更加智能、更具适应性的网络生态系统。未来的通信将是物理世界的人机物,与数字世界具有自主能力或者是自由人意识的智能体一体化工作。
应该如何让6G与AI携手共赴未来?中国移动集团首席专家、6G总监刘光毅认为,我们既不要高估未来AI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也不应低估它的潜力。对于6G网络设计来说,明智的做法是如何更好地支持各种AI应用。
“未来智能社会的‘新三样’,即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智能终端、具身智能机器人,将会是我们重点推进的AI应用方向。”刘光毅说。
通信和计算是AI服务的两部分,二者都会对AI服务体验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能实现多维度资源联合的调度和管理,就有可能实现通信和计算之间的互补。当网络信号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补偿让通信瓶颈变得不明显,从而保障AI服务获得更好体验。当计算资源有限时,可以用通信资源来换取,让更多算力从网络侧支撑AI应用,提升AI服务质量。”刘光毅说。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栾晓维则表示,希望AI能助力网络提升通信性能,满足网络自身性能演进和运营服务的效率要求,也希望6G成为AI应用的基础平台,在分布式算力、分布式数据和大带宽低延时连接方面赋能千行百业。
(科技日报南京4月10日电)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文章:
穿梭于现实与历史间——独具特色的呼和浩特的“五带”04-13
“中国经济的韧性不断增强”——访世界经济论坛国际贸易和投资部负责人西恩·多赫迪04-13
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勇立潮头04-13
中西部唯一!天府国际机场跻身全球前30强04-12
南京5家企业入选2025全国企业“人工智能+”行动创新案例TOP100榜单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