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非遗宝藏地图来了!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去探“宝”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7:20:00    

非遗宝藏地图来了!

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去探“宝”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

在山西境内,与黄河并肩蜿蜒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北起忻州,途经吕梁、临汾、运城,联通四市的这条旅游路,沿途有十分壮观的风景,更有内涵极其深厚的文化。其中,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就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这条旅游公路的沿途。春日已至,来沿着这条旅游路看风景、品非遗吧!

第 1 站

河曲民歌

忻州河曲民歌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河曲民歌内容多为反映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爱情相思,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调式通常有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和宫调式四种。

一曲《走西口》,唱出了往昔晋西北人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的辛酸与不舍,质朴的歌词饱含着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命运的抗争。

第 2 站

临县伞头秧歌

吕梁临县伞头秧歌是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临县伞头秧歌在每年春节期间表演,是中国北方众多社火秧歌中的一种。舞者手持花伞,边舞边唱,歌词即兴创作,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这不仅是一场舞蹈表演,更是当地人民传承千年的文化庆典,承载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第 3 站

孝义皮影戏

吕梁孝义皮影戏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这种传统戏剧,表演时配以当地的唱腔和音乐,剧情多为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表演用的影人用牛皮雕刻而成,造型古朴,引人入胜。皮影戏亦称“灯影儿”“纸窗子”,是融雕刻、绘画、戏曲、音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第 4 站

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

临汾洪洞大槐树根祖文化在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槐树祭祖习俗以明初大移民为背景,大槐树为形象图腾,洪洞地方文化为渊源,移民史实和纪念移民为主线,维系宗亲之情为精髓的文化现象。每年的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和春节,都有盛大的祭祖仪式,大量海内外华人聚集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形成了独特的根祖文化。

第 5 站

蒲州梆子

蒲州梆子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在临汾市和运城市广为流传的一个剧种,也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因发源于古蒲州而得名。蒲州梆子音调高亢、朴实奔放,擅长于表现慷慨悲壮的历史题材故事,音乐和表演艺术传统深厚,帽翅功、髯口功、翎子功、梢子功等表演特技在全国享有盛名,代表剧目有《窦娥冤》《薛刚反唐》等。

第 6 站

绛州鼓乐

运城绛州鼓乐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入选项目。在绛州人的手中,鼓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还是演绎历史与表达情感的舞台。绛州鼓乐有赛社锣鼓和鼓吹锣鼓两大类,其中,赛社锣鼓亦称闹年锣鼓、社火锣鼓,它以花样繁多的鼓击方法和强烈的节奏感为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冲击力。《秦王点兵》这一经典曲目,生动再现了秦王李世民率军出征的宏大场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第 7 站

绛州澄泥砚

运城绛州澄泥砚同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澄泥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以汾河下游的澄泥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质地细腻、发墨如油,属于陶瓷却又有别于陶瓷,是介于陶与瓷之间的一种炻器。在造型艺术上,澄泥砚十分注重图案和造型,雕刻形式多样,色泽典雅秀丽,极为古朴大方。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上的非遗宝藏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是一条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沿途,你既能观赏黄河的壮丽风光,又能感受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别犹豫啦,背上行囊,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非遗之旅吧!最美的风景,就在这条旅游路上……

来源:山西文旅

相关文章:

新疆探索农文旅“三链”融合发展04-13

穿梭于现实与历史间——独具特色的呼和浩特的“五带”04-13

桥见河南丨沿黄高速沁河特大桥建设火热进行04-12

我国新增两处世界地质公园04-12

喜讯!禅城区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智慧旅游十大优质项目”04-10

从生态治沙到产业治沙——一个沙漠县的生态治理变迁04-08

非遗宝藏地图来了!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去探“宝”04-08

修文县折溪村千亩梨花绽放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