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法官,你看,这个厂房里这么多机器和设备,被告都不让我搬走。”“法官,不让搬走是因为他拖欠我们公司十多万承包费,他公司都停产大半年了,厂房还给我们,我们公司早就可以复工复产了。”在成都大邑,两家企业因为一个合同纠纷而纠缠不休。直到近日,当大邑法院的法官带着解纷方案踏进厂房时,这场持续的僵局终于透进了曙光。
据了解,成都某建筑公司与某建材公司签订了《干混生产线承包协议书》,由建材公司承包经营厂房及设备。因建材公司未按期支付费用,建筑公司扣押其装载机等15类设备,双方相继提起诉讼与反诉。现场勘查中,法官发现建材公司因设备扣押已停产,建筑公司厂房也因堆放扣押设备闲置,形成“两企受损”僵局。
为破解困局,承办法官以“止损复产”为核心展开调解,明确指出建筑公司留置他人设备的行为欠妥,可能对建材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向建材公司释明,未按约支付承包款,已构成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经磋商,建筑公司同意放弃部分债权,建材公司则支付承包费并放弃赔偿主张。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建材公司以部分机器设备抵偿1.8万元承包费,三日内再支付3.2万元并拉走剩余留置机器设备。
“该案的成功调解是平衡司法力度与温度的生动实践。”大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推进“进解忧促”工作,以司法精准服务护航企业轻装前行。下一步,大邑法院将进一步强化与市场监管、工商联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预警平台,通过发布典型案例、送法进园区等举措,为经营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司法保障,持续擦亮法治化营商环境底色。

图据 大邑法院
相关文章:
顺威股份:加速布局汽车零部件,2024年净利润大幅增长53.79%04-14
现场勘查+就地调解 法院“开方”解纷 助力企业止损复产04-14
中国财险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加约80%到100%04-14